粒子密度的PIV技術的分類
發布時間:2017-09-25 10:28:52點擊量:2948
PIV源于固體應變位移測量的散斑技術,首先將這一技術從原理及方法上引入流場測速中的當首推Adrain,他將PIV技術按照粒子的濃度分為激光散斑測速技術(LSV),粒子圖像測速儀(PIV),以及粒子跟蹤測速儀(PTV)三類,當流場中粒子濃度較低時,我們有可能識別、跟蹤單個粒子的運動,從記錄的粒子圖像中測得單個粒子的位移,這種低密度粒子密度模式的測速方法即為PTV技術;當流場中粒子濃度很高時,以至于用相干光照明時,粒子衍射圖像在成像系統像面上互相干涉形成激光散斑圖案(散斑已經掩蓋了真實的粒子圖像),這種極高粒子圖像密度模式的測速方法即為LSV技術;PIV技術是指選擇粒子濃度使其成為較高成像密度模式,但并未在成像系統像面上形成散斑圖案,而仍然是真實的粒子圖像(或單個的粒子衍射圖像,此時這些粒子已無法單獨識別,底片判讀只能獲得一判讀小區域中多個粒子位移的統計平均值。
目前,LSV技術已很少采用,這是因為高粒子濃度對于流場干擾較大,而測量精度、實驗設備均與PIV技術基本相同。PTV技術從本質上來講是PIV技術的延伸,由于粒子稀疏,使得可提取的流場速度信息較少,限制了對流場細微結構的研究。